China 2022



2022年10月2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2300多名党的二十大代表和特邀代表,
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由376名中央委员203、 候补中央委员168组成的中国 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
和133名中央纪委委员组成的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在171名候补中央委员中,不少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多是两院院士(中 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统称),
高等院校校长或党委书记,科研单位负责人、研究人员或首席科学家。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二十大后中国迈向新征程,两院院士、高校校长,科学家、 教授等知识分子都是所在领域精英,
他们进入中央委员会,有利于提高决策水平,推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当选中候补的两院院士们

根据新华社报道,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组成人员平均年龄57.2岁,女干部33名,少数民族干部32 名;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占98.9%,
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49.5%,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9名。

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在171名候补中央委员中,两院院士人数占比更高。

中国科学院院士包括:于吉红、王曦、杜江峰、李儒新、吴朝晖、邱勇、何雅玲、 周志鑫、黄如、黄路生、龚旗煌、常进、曾益新、窦贤康、黎湘等。

他们中,杜江峰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儒新现任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吴朝晖现任浙江大学校长;邱勇现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黄如现任东南大学校长;黄路生现任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龚旗煌现任北京大学校长;
窦贤康现任武汉大学校长;黎湘现任国防科技大学校长。
王曦现任广东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常进现任国家天文台台长,曾益新现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此外,于吉红长期从事无机多孔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是无机化学领域专家;何雅玲研究成果 在航天、能源和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工程热物理专家;周志鑫长期从事空间遥感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是空间遥感应用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括:刘仲华、汤广福、李术才、李贤玉、吴孔明、陈杰、金东寒等。
他们中,李术才现任山东大学校长、吴孔明现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陈杰现任同济大学校长、金东寒现任天津大学校长。

此外,刘仲华是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汤广福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是电力系统 电力电子技术专家
李贤玉长期从事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工程领域技术研究、工程管理工作,是信息系统工程管理专家。

另外,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中航工业空天研究院总工程师李建榕,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等也入选中央候补委员。

不难发现,上述这些成为中候补的专家学者,他们或是某一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或是某机构某单位的首 席科学家,
或是取得过诸多研究成果的高校校长、副校长,以及校党委书记。

据新华社报道,从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组成人员看,主体为省部级和军队战区级以上领导骨干,也有一些地 市级和军队军级领导干部以及金融企业、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高 等院校、科研单位的领导人员,还有工人、农民中的优秀代表和解放军英模代表,专家、学者和各条战线的优秀代表。

党校专家:利于推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全国代表大会如提前或延期举行,它的任 期相应地改变。
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五年以上的党龄。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额,由全国代表大会决定。
中央委员会委员出缺,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递补。

一般来说,中央候补委员本身没有行政级别,担任中央候补委员者的行政级别来自其所担任的实际党政职 务。

历届中央委员会组成各有特点,据《环球人物》杂志报道,十九届中央委员会,204位中央委员、 172位中央候补委员,共有2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占总人数的6.6%。

就在2019年10月,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决定递补中候补马正武、马伟明为中央委员会 委员。

公开报道显示,马伟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教 授。他多次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曾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被誉为“国宝级”专家。

前述《环球人物》杂志报道还提到,第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的特点之一是院士越来越多。第十八届 中央委员会中,共有15位两院院士。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两院院士数量达到25位。另据新华社报道,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两院院士29名。

针对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组成情况,竹立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央委员会的组成也会考虑代表性。在政 坛,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女性等,这几类群体人员通常会占一定比例。

他说,上述中候补都是专家学者,都是各领域的精英,他们了解当今世界科技、人才发展的大势,他们在 决策层中,有利于提高中央的决策水平,有利于推动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

竹立家还表示,从历史脉络看,专家学者进入中央委员会,成为中候补或中央委员,这是一个趋势。一方 面,党员队伍素质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中国正迈向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也需要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推动。中央委员会吸纳专家学者也是题 中应有之义。

作者:佟西中


  

国家发改委15 条措施支持外资: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

国 家发改委网站

10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发布《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 稳存量 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

《政策措施》提到,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
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提下,便利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高管、技术人员及其家属出入境。
各地方要用好用足中外人员往来“快捷通道”,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明 确标准和流程,为外籍人员来华提供便利。

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 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 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利用外资保持增长,为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扩大外资流入,稳定外商投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更好发挥利用外资在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更深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积极作用,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政策措施。

一、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外商投资流入

(一)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做 好2021 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工作,确保新开放措施及时落地,尽快将开放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外资项目。
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要求,对于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管理。继续清理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性措施。

(二)高标准落实外资准入后国民待遇。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依规平等享受国家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等支持政 策,
确保外商投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经营运行、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制定、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

(三)推动外资项目签约落地。发挥重 大外资项目牵引带动作用,给予项目用地、环评、规划、能耗等政策支 持。
加大重点外资项目支持力度,加强用地、环保、物流、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的服务保障。
健全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机制,推动一批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尽快落地。
地方相应的工作专班要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主动对接项目,建立健全项目储备库,全流程跟踪服务项目落地实施。

(四)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各地要推动 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梳理明确制造业重点行业和领域,
引导土地要素向建设快、发展好、单位产出高的项目配置,保障制造业外资项目合理需求。

(五)开展国际产业投资合作系列活 动。组织实施国际产业投资合作系列活动,以及与外商投资企业、有关商会和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的对话交流活动。
及时做好重大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外资、科技、产业等政策宣传解读,为跨国公司投资和各地方招商引资搭建平台,支持跨国公司和地方深度对接、
精准沟通,推动项目签约落地。各地方要结合当地发展规划和比较优势,科学确定国际产业投资合作重点领域和项目,做好活动保障和成果落地工作。

(六)提升国际投资公共服务平台效 能。办好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重大展会,
强化展会投资促进服务功能,加大跨国公司邀请力度,针对医疗、半导体、化工能源等重点产业链举办招商对接等投资促进活动。

二、加强投资服务,支持外商投资企业 发展

(七)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在做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提下,便利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高管、技术人员及其家属出入境。
各地方要用好用足中外人员往来“快捷通道”,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明确标准和流程,为外籍人员来华提供便利。

(八)加强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充分发 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部门协同和部省联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
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各地方要加强与外贸外资企业及其上下游关联企业的主动对接,坚持一事一协调,保障外商投资等企业生产物资和产品运输通畅。

(九)强化外商投资企业金融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京证券交 易所上市
在新三板基础层和创新层挂牌,以及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进行融资。
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产品和服务,按照市场化原则为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和融资支持。
鼓励各地依法与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共享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和项目信息,定期举办“银企对接”活动。

(十)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 落实好境外投资者以分配 利润直接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等政策,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提高企业享受政策便利度。
鼓励地方给予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与新增外资同样的配套支持政策,加强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
各地可以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制造业领域,降低企业投资和运营成本。

(十一)支持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出 口。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鼓励各地开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面向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的RCEP 规则宣传培训,指导企业熟悉和掌握市场开放承诺和规则,发掘市场机遇。加大贸易便利化政策宣介力度,为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提供自贸协定、贸易通关、出口管 制、贸易救济等方面的服务和指导。

三、引导投资方向,提升外商投资质量

(十二)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对标“十 四五”规划《纲要》要求,在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方面,重点鼓励外商投资高端装备、 基础元器件、关键零部件等领域。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重点鼓励外商投资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领域。在节能环保方面,重点鼓励外商投资新能源、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等领域。在区域 布局方面,给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基础制造、适用技术、民生消费等领域政策支持。实施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配套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外资项目和企业应享尽 享。

(十三)支持外商投资创新发展。各地 要引导外资研发中心用好“十四五”时期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进一步简化核定名单程序、优化工作流程,鼓励外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深化科技开放合作。 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将研发设计等环节设在我国,打造产业链共同体。鼓励外资充分发挥资本和技术优势,深入参与智能制造,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引导外资积极 参与国家新 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积极引入国际创新资源,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引进 国际一流人才团队。

(十四)加快外商投资绿色低碳升级。 引导外资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支持开发绿色技术、设计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创建绿色设计示范 企业。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平等参与绿色低碳领域相关标准制修订,科学确定国家重点产品能效能耗限额要求。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参与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做能效、水效等方面的“领跑者”。

(十五)引导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国内 梯度转移。统筹组织“跨国公司地方行”等活动,重点推动邀请制造业领域跨国公司优先到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持续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国家级新区和开发区,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更好发挥制造业引资带动作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各有 关部门、各地方要高度重视,加强配合,做好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各项工作,营造更加优化的政策环境,稳定外商投资预期、提振外商投资信心,推动利用 外资高质量发展,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吸引外资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大引资力度,增强对全国稳外资的带动作用。